摘 要:理解新时代深化教材建设的战略意义,认识新时代推进教材建设的要求,并寻求深化教材建设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是教育出版人的使命和担当。坚持思想引领、筑牢教材根基,狠抓质量提升、夯实系统支持,是教育出版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教育出版 “四向发力” 教材建设
文 / 朱 宁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新时代教材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2023年教育部推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指向,持续深化教材高质量建设不仅是教育界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材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政策的变化彰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教育出版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打造教材的权责主体,应深刻认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战略意义。(一)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是教育出版必须履行的时代使命教材建设历来是教育出版的重中之重,以出版的方式来承载立德树人,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和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是教育出版必须交出的时代答卷。政治性是教材的首要属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无论什么课本,广义地说都是政治课本,因为各种课本都要体现教育方针、体现政策、培育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打造中国特色教材体系的思想逻辑,为新时代高质量教材注入了时代内涵,为高质量教材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持续深化教材建设,是教育出版的根本路径。(二)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是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依托,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因而新时代提升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精品教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针对中小学教材编写和修订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教育出版机构一方面要从更新教材编写理念、健全教材管理体系、破解出版关键问题等宏观方面进行系统思考与调整,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教材编写和出版的质量管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研支撑力量以及完善教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努力。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多出精品教材,教育出版机构不仅要从源头抓起,更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三)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强调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教材作为承载知识体系、开展教育活动、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其编写思想、价值理念、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编排方式等一系列编辑活动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要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教育出版首先要厘清推进教材建设的必然要求,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其一,教育出版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把正确的价值导向放在首位。教材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一个坚持、五个体现”指明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出版必须以此为思想保证和价值指引,根植于每个教育出版人的内心,并贯穿于教材的规划、设计、编写、审核、出版、使用、研究等各环节,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主流或主导的知识观念加以传播。其二,教育出版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把打造精品教材作为终极目标。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既是打造精品教材的目标要求,也是打造精品教材的评判标准。“培根铸魂”就是要使教材建设切实担负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是维系整个教材建设的价值指引和思想精神。“启智增慧”就是要使教材建设担负起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职能,是教材内容建设和知识体系的集中反映。教育出版必须深刻理解精品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内涵,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教材建设的出版规律,从而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来推动教材建设工作。其三,教育出版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坚持系统化提升与实施。坚持用系统化观念,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对象,坚持用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首先,教育出版要从编辑理念、出版流程和教材研究三位一体的格局来把控教材质量,从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教学性。其次,教育出版要从队伍建设、宣传推广、服务创新等发展模式上进行系统优化,夯实教材建设的支撑力量,从而推动教材建设和管理更上新台阶。再次,教育出版要依托技术支撑,打造新的教学场景,提升教材的育人价值,助推教育出版长远发展。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数学课程在全部学科课程中的课时占比高达13%~15%,仅次于语文课程,本文试以苏教版高中数据教材为例进行阐述。在数学教材中融入思想文化、价值德育是落实课程教材培根铸魂这一教育使命的必然选择。数学具有抽象性,要围绕人文精神、科学态度、道德品质等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必须要以具备现实世界属性的内容为桥梁,且依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有序递进的方式融入。一是通过情境素材体现思想引领。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的通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修订工作方案,列出18个方面23个点首批应当进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将抽象的数学世界与具象的社会发展连接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认识现实生活的思想能力。比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情境素材反映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等。二是通过具有文化背景的阅读材料体现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比如,通过我国数学家传记了解中国数学家的精神与思想,通过我国数学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数学应用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等。比如,祖暅原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及秦九韶公式等,以练习题材料、旁白、阅读、探究活动等不同形式灵活地融入苏教版高中教材教材,以达到涵养文化自信、启智润心的育人成效。三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逐步加大思想熏陶和德育力度。比如,小学学段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古代各种数学成就和文化艺术的认知,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初中学段则提升到需要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感悟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与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信。高中学段则需要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领先思想,探究数学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感悟数学思维蕴含的生活智慧与美学体验,进一步领悟数学学科的思想魅力。比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练习题“我国古代用诗歌形式提到的数列问题”;运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有关知识中用到了赵州桥,并附有赵州桥的图片。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增长见识、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教材最基本的要求。在教材建设中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作用,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循序渐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把科学知识、先进理念、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高质量教材建设的根本遵循。一是教材编辑要密切关注和积极学习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并与教材编写组通过课题研究、会议研讨、教学实践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适宜地运用于教材的编写中。二是建立教材使用跟踪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教材使用意见,建立教材使用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教材使用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教材的编修中进行及时修正,不断提高教材质量。苏教社高度重视对一线教师的教材推广,将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深度融合。为引领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理念、主线、结构与变化,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苏教社通过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活动,常规化举行高中数学教材教学教法研讨会,组织教材研究与教学论文大赛等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活动,建立教材与教师、教学的深度链接,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深度,而且也可以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教材持续进行完善与修订。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一直是教育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教材的质量最核心的要求是立足育人本质,实现育人价值最大化。这要求教材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遵循。深入研究数学学科的教育规律是切实提高教材建设质量的前提。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但数学的抽象是逐步发展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不断深化,因而数学教材建设必须根据学段、学科的特点,充分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顺序性、阶段性与可变性,并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不均衡等方面,从而最大程度激发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课程或一种工具,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数学学科与社会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比如,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据分析,既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学方法,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将逐步形成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其次,教材的质量要求表现为凸显学科知识的学理逻辑和教育逻辑。学理逻辑的基础是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是学科的思维逻辑,深层次是学科的人文价值观。而学科知识的教育逻辑是指教材内容不仅具有学科内在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结构,还要关注学科的教学性,教材内容呈现要注重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支持。为落实数学课程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紧密联系。比如,“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体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等的数字特征;“图形与几何”体现重要建筑、物品等的几何特征。这些内容的编排设计是教材编辑群体在数学学科领域的学术功底、理论素养、文化造诣和思想积淀的凝结。最后,教材质量体现为教材的编校质量和印制质量。精进教材质量管理效能,增强教材质量管理合力,把印制精良的教材奉献给学生,是教育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编校是出版环节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直接关系到图书的整体质量和读者信任度。苏教社根据主管部门关于教材编写审定的规章制度、条例规程以及每年的专项出版质量管理工作等,研究制定了涵盖内容审读、编校加工、装帧设计、印装成书、样书质检、读者和市场反馈全链条的编辑出版制度管理体系。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以政治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工作目标,全面推进质量管理。教材建设和管理是长期性工程,教育出版机构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教材建设支撑,构建管理规范、协调有序、共创发展的教材生态。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编辑是教材建设的主力军。一支编辑业务精湛、有较高学科理论素养的编辑队伍是教材建设的坚实力量。苏教社在数学学科领域形成了“三结合”的编辑团队,即学科学术领域权威专家、知名教授,中小学的名师和教研员,出版社骨干编辑。江苏是文化大省,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苏教社充分利用地方优势,深入扎根教学一线,为教材服务教学活动提供源头活水。二是推动数字化等新形态教材及配套资源建设上新台阶。推动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多元化使用,为教材提供优质数字资源和技术支撑,也是苏教社目前大力布局的发展战略。苏教社建立了庞大的内容资源库、基础教育领域的题库,集团层面开发了凤凰数字教材、语音学习系统等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战略布局、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等多方面的努力,为苏教版教材提供立体支撑。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教育出版人应始终如一地深深扎根于教学实践的那片肥沃土壤。在日复一日的耕耘里,持续不断地对教材功能展开深入探索与思考,进而逐步升华对于教材功能的认知境界。一直以来,教育出版人都坚定地秉持着立德树人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精品教材的建设事业之中。通过精心策划、精心编撰、精心审核,努力打造出能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品质教材。这些教材犹如智慧的灯塔,不仅为学生照亮知识的海洋,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与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而这一切,皆是教育出版人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所追寻的崇高目标与不懈追求。
转自:出版参考